经典文献 | QJE 手机普及重塑印度南部渔业
图片来源:provenance.org
本期导读:
上一期介绍的文章总结了信息对于农业市场的重要作用。具体到农产品销售,畅通及时的信息对于农产品定价有着重要影响。 今天介绍的文章讨论了手机的普及如何给原本信息闭塞的印度南海鲜鱼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该文的研究思路和实证方法被广泛引用,推动了大量关注移动通讯设备对农业影响的后续研究。
专题分类:农业与食品 | 信息与农产品市场
本专题其它文章:
”The Digital Provid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rket Performance, and Welfare in the South Indian Fisheries Sector. 2007.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2(3): 879-924.
Robert Jensen
渔业是印度南部沿海地区喀拉拉邦(Kerala)的支柱产业之一。依据本世纪初的官方统计,当地有超过百万的居民直接从事渔业生产经营活动,鱼肉也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在喀拉拉将近600公里的海岸线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生鲜交易市场。
在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普及之前,出海打渔的渔民很难前提前得知外地市场的鱼价。加上保鲜原因,回岸当天渔民需要即刻出售船上所有的鱼。因此,不论当天的行情如何,渔民通常都只会在其所在的当地市场销售捕获的鱼。这种情况阻隔了潜在的跨市场交易。
1996年至2001年间,移动通讯网络的架设与手机的普及彻底地改变了当地渔业交易的市场形态。Jensen 利用这五、六年间在当地收集的一手调研数据分析了普及移动通讯对当地渔业在市场价格、资源浪费、福利分配等方面的直接影响。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静态博弈(static game)模型,作者阐述了移动通讯影响渔业市场的机制。在信息不充分时,由于捕捞本身和即时鱼价的双重不确定性,渔民缺乏通过改变出售市场而套利的激励。拥有移动通讯网络和设备后,渔民可以极大地降低搜寻市场信息的成本。在捕鱼后至到岸前这段时间中, 结合相对完备的信息,渔民得以判断出在哪个生鲜市场交易能获得更大的利润。这一变化将使得区域内的跨市场交易增加,降低价格在同一市场内部的波动与在市场之间的差异性,并减少了因滞销造成的鱼肉资源浪费。
作者利用一个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理论预期进行了实证检验。由于喀拉拉海岸线上通讯基建在时间上的差异性,移动通讯在不同区域开始普及的时间不同,这为实证检验提供了多个外生冲击(exogenous shocks)。通过系统地对比每个冲击与当地渔业经济指标的变化,作者得以将市场的变化归因于市场所在区域移动通讯的普及。下图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地区在引入移动通讯网络前后价格波动的变化情况。
图片来源:Jensen (2007) QJE Figure IV
文章的主要结论有四点。其一,同一市场内部的价格波动在当地移动通讯普及后显著下降。其二,移动通讯的普及显著地降低了市场间交易的成本,使得原先相对独立的市场得以连接起来。价格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基本符合“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即市场间差价不大于跨市场交易的成本)。其三,移动通讯的普及基本上完全消除了鱼肉资源的浪费。其四,有证据表明移动通讯的普及同时增加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就生产者而言,这种福利增加效应并不局限于使用手机的渔民。由于市场状况的整体改善,尚未使用手机的那些渔民的福利也增加了。
版权说明:未经书面许可,本页刊发的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转载事宜请联系:
arepapers@163.com。
“农经好文章”关注农业与食品、发展与政经、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专题系统性地介绍发表在各大顶级期刊上的前沿研究与经典文献。
搜寻账号:arepapers,或扫描二维码:
点击蓝字查看论文原文